丁家边村是茅山镇桑葚种植核心区,1999年,为了增加收入,村里开始推广桑葚种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桑葚规模扩大到了2000亩,品种也从最初的酒桑变成了口感香甜、品种多样的果桑。桑葚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还加快了丁家边村农旅融合的步伐。
在丁家边村的桑葚大棚里,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卫国正在向当地桑葚种植户讲解桑树立体种养及多元化利用与规范。系统的课件教学加上田间现场指导,让种植户们更直观地学习桑葚品种选育和田间管理知识。村民严爱凤今年打算对桑葚园进行改造,这堂课上,专家不仅推荐了很多适宜本地栽种的新品种,还介绍了不少栽培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她都认真进行了记录,打算回去就进行尝试。
茅山镇丁家边村村民严爱凤:“今天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几个新品种,在大棚里面我们也看到了,我准备试种一下,像这种面对面的讲课对我们老百姓有很大的帮助。”
茅山镇丁家边村党总支书记徐涛:“在室内,农户的参与度不高,培训时也不够直观,效果也不够好,这次特地在桑园基地内部建设了这个田间课堂,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在试验田里开展果农的现场培训,让果农进入情境,直观地学习田间管理知识,推广桑葚种植的标准化。”
徐涛所说的桑园基地是丁家边村耗时2年建造的60亩桑葚种植示范区,其中不仅设有田间课堂,还打造了高标准大棚、精品采摘园和桑文化展示馆,向普通种植户推广标准桑田种植样板的同时,通过发展精品桑葚采摘园,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茅山镇丁家边村党总支书记徐涛:“打造精品采摘园,分为6个田块,有10个品种进行试种,将适口性较好的桑葚品种进行培植和培育。去年我们村申报了镇江市循环农业试点村,利用我们高标准大棚把我们桑树的秸秆进行粉碎和菌菇企业进行合作。”
桑葚产业的发展为丁家边村乡村面貌的改善注入了活水。今年,丁家边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重点对主干道和河塘等公共区域进行治理,对村民房屋墙面进行彩绘出新;在村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进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迎接八方来客。
茅山镇丁家边村村民石建仁:“现在游客逐渐增多,我们认为环境非常重要,我们要更加努力把环境搞得更好,以后我们准备搞一些有特色的小吃招待他们,搞一些农家菜、农家饭来招待旅客。”
茅山镇丁家边村党总支书记徐涛:“围绕我们桑葚产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在村容村貌美化的前提下会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让喜欢桑葚的旅客留得住,玩得开心,记得住乡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