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小麦即将迎来大规模集中收获的季节,各地正全力做好麦收准备。而在镇江市农科院的小麦育种试验基地,这两天,小麦育种科技团队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小麦选种工作,为小麦单产提升、总产增加打下良好基础。
24日上午,在位于白兔镇的镇江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小麦育种试验田里,满眼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只见一块块整齐的“豆腐块”里种植了不同品系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期。镇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的科技人员正头顶烈日,扑身于试验田中进行选种工作,观察、比对、记录、标记,每一项选种程序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镇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副主任陈琛:“选种这个过程,是从它播种开始,到出苗以及分裂、拔节孕穗、抽穗扬花到成熟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主要看的小麦是在田间熟像以及田间的倒伏情况然后穗形的大小以及子粒的饱满程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综合前年的情况来判断小麦的好坏,然后我们会根据整体的一个反映情况来决定小麦是需要还是不需要,是收还是不收,这样一个过程。”
记者了解到,这片小麦种植试验基地有120亩,其中有2万多个品类(系),科研人员在小麦每个生长阶段都要进行这样的记录。小麦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新品种的培育到审定需要很多年。育种工作既考验眼力和智力,更考验心力和毅力。在数以万计的杂交组合里,最后可能只能选育出一两个高产、抗病、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镇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副主任陈琛:“目前我们镇麦品种在江苏省推广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亩,红皮小麦里面就是排名前五的里面我们已经占了三席,像目前镇麦12号,已经是江苏省第一大品种了,已经超过了白麦,然后镇麦15和镇麦18也都已经超过100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麦是江苏省种植面积第一大、产量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镇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团队围绕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大力开展生物育种技术、表型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育成了镇麦168、镇麦12号等一系列优质小麦品种,为粮食增产,农户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镇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副主任陈琛:“我们镇麦系列红皮强筋小麦收购价较常规小麦贵两分到三分钱每斤,按照我们在全省推广的600多万亩面积来计算,按亩产1000斤计算的话,我们镇麦系列品种为江苏老百姓增收1到2个亿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