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以来,郭庄镇深入贯彻落实“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总要求,坚持“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不动摇,强化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重点布局,开辟新型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电科电气:从99%到100%一小步 迈出产品质量一大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江苏电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去年底刚刚引进的机器人折弯机正在抓紧作业,只见机械臂迅速而稳定地移动,精准地吸住一块待加工的金属板材,随后机械臂缓缓地将板材移动到折弯区域,进行下一步作业。经过数次旋转、平移、折弯,一块板材就被加工好了。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控制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电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海龙:“这台机器人,只需要把程序,每个零件的程序设定到里面,它就可以自动进行折弯,相较于人工去作业,它无论产品的质量、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平时我们质量能保证99%,通过机器人折弯可以做到100%。”
产品合格率从99%提高到100%,这看似简单的1%提升,却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刘海龙说,这样一来,不仅产品的品质提升了,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除了引进“折弯机器人”这样的自动化设备之外,去年以来,江苏电科电气设备公司先后投入 400 多万元,引进了机器人焊接、数控冲床、数控母线冲剪机、激光切割机等自动化、数字化设备。
江苏电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海龙:“其中,数控冲床由原来的每分钟1000次的速率提升到每分钟3000次,还有自动化母线加工机,通过以上设备的投入,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整个公司的产能提高了30%。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新设备的投入和引进,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激发公司的新质生产力。”
耀兴玻璃:两条智能产线投产 提高企业产能50%
从绚丽的城市玻璃幕墙,到精致透亮的橱窗,玻璃的身影无处不在。作为一家集玻璃深加工、销售、安装为一体的传统企业,江苏耀兴安全玻璃有限公司近年来围绕生产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加速转型,抢占玻璃行业新质赛道。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这条总投资1400万元的全自动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
江苏耀兴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启浩:“目前,我身后的这条自动连线,是我们玻璃行业当中从原片抓取到切割、磨边、钢化一条自动化产业连线,相比以前单机离线操作,生产效率提升30%。”
吴启浩介绍,这条产线是企业去年对产线设备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更新升级,去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产线一上马,就让企业的产能大幅提升,这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今年8月,企业还将投资建设第二条智能产线,在第一条产线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机器人设备,进一步实现效能转化。
江苏耀兴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启浩:“我右手边这条产线在7月底要撤线,在这条产线基础上,又升级了第二条智能产线,应该在8月初设备全到。第二条产线上完之后,我们的产能在原来基础上面增加50%起步。”
先进的生产设备、过硬的技术实力,确保了产品的优良品质,也让企业订单满满,去年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目前,耀兴安全玻璃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江苏大剧院、上海未来公园等众多知名建筑均使用了耀兴安全玻璃。
江苏耀兴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启浩:“我们耀兴目前与常州工学院合作,已取得一系列的专利,在以后的征途中,我们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设备上增加不断的投入,增加智能改造,让耀兴在以后的旅途中越来越好。”
创建省级高新区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郭庄镇坚持强化招商引资和创新引领,推动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力量,选配副科级干部担任招商负责人,组建多支专业招商团队,以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为主导产业,实施专业化招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培训、专业机构辅导等方式,帮助本地已投产企业,做好技术合同成交归集、梳理研发支出等方式,培养企业创新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关注收集爱尔数字、耀兴玻璃等企业产学研及创新需求,帮助其对接匹配大学高校相关科研技术,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郭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常云:“以省级高新区创建为抓手,依托郭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在重点布局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上,推动新能源装备迭代升级,积极开辟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新赛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效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南京、镇江等地大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加快科技型企业及关键人才的引入培育,为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好科技支撑,为企业搭建好平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