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属国资管理中心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聚焦搭建平台、联系指导、优化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激活非公企业发展“红色动能”。
突出平台建设,在增强组织“引领力”上下功夫。立足国资系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际,今年市属国资管理中心创新建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进一步统筹力量、搭建平台、形成品牌,有效激发了非公企业党建活力。
位于一马先党群服务中心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已经成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我们联合5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合成立指导站,以新平台搭建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市属国资管理中心副主任夏卫平说,为更好推进工作开展,他们以“专兼”结合形式在指导站设立党建指导员小分队,选拔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及惠企政策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一人多企”专业化指导。目前,1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已全部到岗到位。
加强联系指导,在激发党建“驱动力”上亮新招。学习教育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市属国资管理中心坚持把企业一线作为“实践课堂”,结合非公企业党员工作实际,线上依托各类网络载体,常态化开展“送学入企”活动,积极开展学习研讨、分享心得体会,帮助非公企业党员及时跟进学习相关内容;线下依托生产协调会、安全生产教育等,将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促进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双提升,今年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4次,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推动党员在生产和项目一线打头阵、当先锋,市属国资管理中心督促非公企业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推动非公企业把企业生产、工作业绩考评、工作会议与党内活动有机融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优化服务保障,在提升“服务力”上求实效。建立健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点对点”式开展走访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用工需求、产业培育、技改升级等方面问题;注重从非公企业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切实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今年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对象中技术骨干占50%;以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为纽带,及时收集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为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