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崇明街道纵深推进“睦邻党建”品牌建设,聚焦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党组织覆盖和小区多元融合治理等难点,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建立“红色业委会”运行机制,提升业主委员会及业委会党支部覆盖率,精准激活小区自治内生动力,从建立组织、参与议事到融入管理,形成一套可推广的制度机制和做法。
春晖园小区竣工于2005年,是典型的老小区,面临环境差、楼道物品乱堆乱放、基础设施维修慢等诸多问题。为解决邻里矛盾,崇明街道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成立小区“红色业委会”,将原来的物业办公室改成了“睦邻议事厅”,在这里,业委会依靠自身“熟人”优势,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讨论,探索出社区治理新模式。
春晖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裔胜东:“红色业委会成立以后,我们在和物业签协议的时候,就加进了一些监管内容,比如说我们有一块在收的物业费里面,有一部分钱是在我们业委会的监督下来实施一些项目,这两年来还是有一些明显的效果。今年落水管的维修和房顶的维修就是在这样监督下进行的,否则像以前是没办法开展起来的。”
小区业委会能否顺利组建、运行乃至发挥作用,关键在“人选”。崇明街道在15个小区开展“睦邻长”寻访工作,通过“三轮入户、两推一访”,择优推选、聘请124名小区“睦邻长”,其中党员45人。目前“睦邻长”队伍已经实现13个社区全覆盖,其中40%以上的“睦邻长”成为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
崇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文:“今年以来,街道13个社区共组织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26场,化解民生问题35个,进一步激发居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小区居民自治主体作用,完善小区设施功能、优化空间品质、浓厚和谐氛围,真正激活治理‘源’动力。”
业委会党支部议什么、怎么议?崇明街道建立收集需求和职责清单,总结形成涵盖小区建设管理、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八类议事清单,制定完善七步议事法,实现小区治理过程中问题协商处置和监督的闭环。
崇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文:“‘八类’清单主要针对小区重点事项,共建活动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通过‘七步’议事法,确定议题、发布公告到最后的监督反馈,形成有效的协商议事。”
今年,崇明街道将以“红色业委会”的打造,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破题之钥,不断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深度融合,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红色矩阵”,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崇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文:“街道将深度参与小区治理关键环节,有力实现党的领导向基层治理末梢延伸,促进‘红色业委会’协商指导下的小区治理提质与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