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我市发布了自1996年、2008年、2011年以后的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我们根据文保单位的历史遗迹、历史故事,串起了一部句容的历史文化公开课,让句容人更了解句容的历史。今天,我们将从茅山开始,说一说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聊起句容,就绕不开道教。中国道教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它的活动主要是以茅山为中心展开的。这块“上清宗坛”的碑刻,就是最好的印证。
第四批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理宗亲书“上清宗坛”碑刻,原碑毁于清咸丰年间,仅存“坛”字,此碑刻为2024年修复。
中国道教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衍生出许多的派别。
最后又整合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其中正一派又有四大宗坛,分别是正一宗坛、上清宗坛、灵宝宗坛和净明宗坛。茅山,就是上清宗坛的发源地。
说起茅山的道教,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陶弘景。他是茅山上清派的第九代宗师。南齐永明十年,也就是公元492年,他来到茅山隐居,南朝梁武帝即位以后,多次邀请他入朝为官,但是他却坚持不出山,尽管如此,朝廷有大事,梁武帝还要派人到茅山来向他咨询,所以他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结合了老庄哲学和葛洪的仙学思想,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撰写了大量的道书,加上他名气很大,信仰者众多,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成为了上清派的中心,陶弘景也成为了奠定茅山在中国道教地位的重要人物。
第四批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监十六年井栏
这上面刻的字是:“此是晋世真人许长史旧井,天监十四年更开治,十六年安阑。”许长史指的是东晋上清派创始人之一的许谧,这个井栏上的字据考古专家论证,很有可能就是陶弘景的手书。
据说陶弘景十分喜欢“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他也是学习模仿王羲之书法的杰出代表,这样古朴苍劲的文字,穿过1500多年的时间长河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不是也会让你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情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