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我们继续随着茅山风景区的李雅洁老师,探访一条新开辟的茅山登山线路。据说,这可是一条“修仙古道”。
这条清幽寂静的山间小路,被称为“访仙路”,顾名思义,是寻访仙人的路,据说这就是古人登山前往印宫的路。今天我们也从这里拾级而上,探寻茅山。
仙人肯定是没有了,但之所以被称为“访仙路”,肯定是和茅山仙境般的环境息息相关的。
在这里爬山,给人一种神秘静怡的感觉。我觉得,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山涧处,两边都有山脊,隔绝了外面的吵嚷,如果是丰水期来的话,这里还能听见潺潺流水声,所以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的安宁。难怪会有“楚王涧”这种让“神经衰弱”的楚威王都能安然入睡的地方。
在整条访仙路上,有三座小石桥。
迎仙桥是通往仙境的门,过了此桥就是踏上求仙问道之路。
第四批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降仙桥。相传通过此桥,就到了半仙半凡界。
第四批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仙桥。据说心无杂念之人走过会仙桥,便可得道成仙。
三座桥分别是寻仙路的起点,人界和仙界的中间地带,以及真仙界的起点。
据说在宋代,这条小路的两边特别热闹,总共有999间半的屋舍。为什么不是1000间呢?这其实有“水满则溢 月盈则亏”的意思,事物达到极限后就会开始衰落,在道家哲学中,这是强调了适度和平衡的重要性。所谓的“道法自然”,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这种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你看我们的老祖宗,在千年前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精辟的见解,不得不佩服。
责任编辑:杨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