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是茅山镇蔡门村的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玉米的品种结构越来越完善,种植规模也逐步扩大。就在这两天,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们来到村里,除了指导农户做好当前的田间管理外,他们还带来了1200份惊喜。
7日上午,在茅山镇蔡门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10余名农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播种作业。根据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标准化种植方案,农户在划分好的试验田块内有序播撒新品种玉米种子。随着开沟、下种、覆土等工序推进,1200个承载高产优质期望的玉米品种正式“落户”试验田。
江苏省农科院玉米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陈燕萍:“我们今天主要做一个特色糯玉米的杂交组合新品种的筛选实验,现在我们种的是1200个新品种,希望能够筛选出2到3个品质比较好、外观比较好的新品种,直接在蔡门这里进行推广应用。”
陈燕萍介绍,此次试种的玉米品种是省农科院专家历时5年攻关的成果。科研团队通过实验室育种筛选,从数万份种质资源中遴选出1200个适配蔡门村气候土壤条件的候选品种。除保证糖度、产量等核心指标外,试种玉米的穗型大小还符合当地加工包装的规格要求。
江苏省农科院玉米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陈燕萍:“我们的目的是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可以直接在当地进行转化应用,可以为地方降低种子成本,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产品的品质。”
播种完成后,江苏省农科院将与蔡门村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品种筛选、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帮扶等全链条服务,推动当地鲜食玉米产业从传统种植向“优质品种+精深加工”模式转型。
责任编辑: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