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镇江化石爱好者韦元晨将珍藏的50余块珍贵化石捐赠给边城镇青山村史馆,其中包括菊石、鱼化石、海百合等珍贵标本。这些化石不仅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也为青山村探索“文研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青山村史馆,形态各异的化石静静诉说着地球的沧桑巨变。1997年,这里发现了距今2.48亿年的鱼化石,并被命名为“江苏裂齿鱼”和“句容鳞齿鱼”,让青山村名扬天下。如今,镇江化石爱好者韦元晨的捐赠,进一步丰富了村史馆的馆藏。
化石捐赠者韦元晨:“有不舍的确是有不舍,但是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是属于咱们这个村,还是留在这边,另一方面我们个人其实不能很好地保存,它们就可能放个几十年就没有了,如果放在博物馆里面,时间可能会放得更久一些。就像咱们青山山上这些化石如果不去保护,不去把它采集回来,过了三五年它会自然风化掉。”
这次韦元晨捐赠的50余块化石中,以菊石为主,还包括海螺、海百合、黄铁矿结核等。这些化石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承载着青山村独特的地质文化记忆。
边城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小龙:“让我们子孙后代能更好地了解我们青山的鱼跟我们青山地质的变迁,让更好的鱼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孩子的研学。”
眼下,村史馆已经对外开放,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学校研学教育基地。据介绍,下一步,青山村还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策划设计化石修复体验、地质VR课堂等环节,丰富研学内容,探索“文研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边城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小龙:“我们也想通过这个特色亮点更好地去把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做好,未来我们还有可能在化石遗址建立我们的打卡地、实地研学基地,这样对我们未来化石旅游这一块儿,研学这一块儿是绝对的一个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