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十三太保”在绿茵场挥洒激情奋力拼搏;场外,各个城市围绕美食、文旅的比拼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高潮。当一场场比赛被定格,当赛事的超大流量一次次被释放,“苏超”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足球本身。
基于足球看“苏超”,球赛的输赢既要看球员能力,更要看队伍整体实力。一场足球比赛只有短短90分钟,但是有攻防转换,也有协同配合;看球队整体实力,也看个人技战术水平发挥;要有关键时候能冲锋陷阵的前锋,也要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后防。凭借个人出色的技术,前三轮场场进球的宿迁队高驰成为“射手王”,但当第四轮对手对他重点盯防后,最终一球未进球队失利,说明球队的胜负既要看主力队员个人能力,更要看球队的综合实力和整体配合。今年以来,句容招商引资成绩不俗,签约大项目中,3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30亿元项目5个。一个个项目签约的背后凝聚着一线招商人员的功绩,更是近年来句容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没有从天而降的项目,只有周密贴心的服务。一个项目从洽谈到建成投产离不开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高效服务。我们要秉持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擦亮“句满意”服务品牌。
跳出足球看“苏超”,城市发展既要学会以城办赛,也要积极主动以赛赋能。“苏超”的成功源于足球,但远不只是足球。“足球搭台、文旅唱戏。”“苏超”不仅踢出了体育的好球,更是拉开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大戏,并由此引爆了全社会的消费热潮。开赛以来,“苏超”激活了江苏城市的文化基因,从赛场上的“武踢”到赛场外的“文斗”,玩梗、斗趣、赛诗,13支队伍背后是13座城市,每个城市各有人文和产业特色,看起来“苏超”是在比赛,实则是在“以赛见城”“以赛引流”。同样,小城市也绝不只是苏超的“看客”,从茅山景区借势推介到后白草坪“踢”上“苏超”,句容正以积极姿态躬身“入局”、引流“苏超”。句容建县两千多年,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禀赋独特,自古人文鼎盛、物华天宝。我们不妨多学习其他城市经验,为赛事植入更多的句容元素、句容代码,让赛事与城市发展相互成就。我们要以“苏超”为媒,在与各级城市的互动中展现句容形象、讲好句容故事,积极展示地方特色风貌与营商环境,打造属于自己的赛事引流模式。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苏超”的智慧就在于将“散装江苏”的调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苏超”联赛的蓬勃生机,恰恰是江苏各城市展现其场外“功夫”与“内力”的宝贵舞台。当“苏超”将南京盐水鸭、徐州烧烤、扬州炒饭等美食推上热搜,我们见证了一个朴素真理: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城市形象的新窗口。一场场比赛,展现着各地的开放风采与城市活力,绿茵场上的角逐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赛场内胜负分晓在90分钟内,而赛场外消费链条的延伸与激活,却如江河奔流,日夜不息,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持续涌动的能量。
“输赢在场内”定格的是瞬间的荣光,“功夫在场外”书写的才是长远的发展篇章。在文旅融合的赛道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苏超”的撬动效应,促进与文旅、消费的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