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4 年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建设以来,科研团队在核心林区及关键生态节点精心布设了多台红外相机。这些森林里的“电子哨兵”覆盖森林、灌丛、溪谷等多元生境,数月来持续进行着静默的“生态观察”,悄悄记录着山林“原住民”的日常。
随着两季度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的整理完成,大量珍贵影像让公园工作人员惊喜不已:作为长江中下游典型鹿科物种,獐曾因栖息地破碎化一度难觅踪迹,此次观测中,红外相机多次捕捉到其觅食、警戒的清晰画面;国家 “三有” 保护动物鼬獾是稀有的小型食肉目动物,镜头下,它正用前爪憨态可掬地刨土觅虫。除珍稀物种外,野猪、华南兔等 “常住居民” 的频繁活动影像,也让科研人员倍感振奋。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王奇:“发现獐子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多次拍摄到二级保护动物獐子在林区内活动,数量明显较以往有所增加。野生动物整体出现种类变多,活动频繁的情况。”
据了解,宝华山森林公园总面积 1700 公顷,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 92%,山中千年古树近百株,其中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动物资源亦十分丰富。近年来,公园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目前,林区已初步构建起 “红外相机 + 样线调查” 的观测网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新活力。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王奇:“这些影像不仅是视觉证据,更是生态改善的数字凭证,接下来一方面我们会继续完善我们的监控体系网络,另一方面我们计划建设一个野生动物收容站,去救助这些监测到的受伤的野生动物,维护好宝华山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