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张1986年的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追认王诚龙同志为革命烈士。这位本地开明绅士,一直无私无畏地支持着革命斗争,最终遭敌人仇视与追捕,不幸牺牲。
王诚龙,句容二圣乡阴桥头(今属后白镇徐巷村)人。他家境殷实,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四邻八乡为此给他起了个别名“王福泰”,作为对他的肯定。1934年句容大旱,王诚龙毅然在家中开设流水席数月,免费供食周边饥民,默许乡民携饭团归家救济老幼。
烈士亲属杨洪臣:“那时候我4岁,我听我父亲讲的,到他家里吃饭他都管,流水席,吃饭的时候,只要去人,3个菜5个菜也好,饭都给你吃饱了,这叫流水席,他家里供应饭。”
据《陈毅传》记载,1938年陈毅来到江南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在细致了解王诚龙的为人后,他决定亲自去做统战工作。新四军的抗日政策得到王诚龙的积极响应,表示愿在财力物力上支持新四军抗日。
市档案馆副馆长陈东方:“新四军进入江南之后,王诚龙作为南片的大地主开明绅士,是新四军重点争取的对象,王诚龙因为少时接受过一些教育,内心上有一定的民主意识,所以选择跟着新四军干,王诚龙就利用自己的关系然后帮新四军买战略物资,新四军急需钱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家里的钱粮先垫进去。”
此后,王诚龙以延福乡乡长的身份为掩护,给新四军购买军用物资,提供、传递情报。此外,每当日军押解俘虏赴刑场路过王家,王诚龙便设宴款待,主动请缨“代刑”。
市档案馆副馆长陈东方:“救治新四军的俘虏,当时很多伪军抓到了俘虏要拿去要准备枪决的时候 ,王诚龙就把这些伪军邀到家里,给他吃好喝好,说要帮那个伪军代为行刑,行刑的时候,实际上就往那些伤员腿上打枪,打完枪把那带血的子弹的话给那个伪军拿去,给他们做一些交代,然后走的时候再给那些伪军一些大洋,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救了不少新四军的俘虏,然后这些新四军晚上的时候又把他抬回来,找自己家里的私人医生帮他救治。”
1945年2月25日,王诚龙在东斛村被伪警卫师包围,突围时身中三弹,不幸牺牲。当时苏浙军区政治部出版的《苏南报》发表了专题新闻,褒扬王诚龙。
市档案馆副馆长陈东方:“诚龙的牺牲(原因)最主要还是铁着心要跟新四军走,王诚龙牺牲之后,新四军把他作为一个开明士绅的典型,在新四军的内部报纸里面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句容的政府也是对他进行大加褒扬,在句容档案馆新四军纪念馆都有他的事迹,我们今后会通过档案说档的方式,把他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